• 湖北省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發布時間:2023-03-10 瀏覽次數:841次

    編者按:湖北農發集團下屬省糧油集團聯合隨縣城市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以湖北天星糧油股份有限公司為載體,采取“省+市+民”形式,成立混合所有制的湖北省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現代農業公司”),促進企業經營機制深度轉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企業發展動力活力顯著增強,經營質效大幅提升,成功躋身中國農業500強企業,其改革經驗做法值得學習借鑒。

    2018年底,湖北省糧油集團堅持“突出主業、完善治理、強化激勵、提高效率”原則,聯合隨縣城市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以湖北天星糧油股份有限公司為載體,采取“省+市+民”形式,成立混合所有制的現代農業公司,促進企業經營機制深度轉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企業發展動力活力顯著增強,經營質效大幅提升,營業收入增長達14倍,實現了從一家傳統縣域糧油企業成長為中國農業500強企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上市后備“金種子”企業、省“專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業的蝶變。

    一、積極引進股東,優勢疊加發展迅速

    (一)科學選擇合作伙伴。為實現油脂板塊產業布局和襄十隨神區域布局,省糧油集團前瞻謀劃建設以生態農業為特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示范項目,帶動湖北稻米產業發展壯大。先后與省內十幾家優秀民營糧油企業開展廣泛的業務合作,在此基礎上從中篩選出資產狀況佳、經營能力強、規模較大、有一定市場占有率的合作伙伴。嚴格按照投資管理程序,選派專業法律和財務盡調團隊,對合作對象進行全面摸排、科學研判和盡職調查,最終選定有技術優勢和經營優勢的湖北天星糧油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成立混合所有制的現代農業公司,推動企業從做大稻米油產業的實際出發,提高稻米附加值,促進稻米產業鏈效益最大化,實現企業增收、農民致富,帶動湖北稻米產業朝著規模化、效益化、產業化的方向快速發展。

    (二)合理設置股權結構。現代農業公司注冊資本2億元,其中省糧油集團占股51%,隨縣天星農業有限公司占股34%,隨縣城市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占股15%。截至2022年12月31日,現代農業公司資產總額21.03億元,凈資產3.36億元,省糧油集團通過向現代農業公司入股1.02億元資金,間接控制了20億相關資產,實現國有資本放大20余倍,國有資產回報率超10%,資產保值增值率168%。混改后的2019-2022年,現代農業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7.99億元、14.43億元、20.94億元、27.53億元,利潤分別為2398萬元、3918萬元、5375萬元、2006萬元,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0.71%、14.89%、16.96%、5.7%,顯著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2022年,受疫情持續影響,在糧油行業持續低迷,糧油龍頭企業相繼出現虧損的情況下,現代農業公司仍能保持穩定發展態勢,全年實現利潤2006萬,納稅1600萬元。2023年,現代農業公司營收規模預計將達40億元,利潤6000萬元,目前已啟動上市程序,將成為省糧油集團實現功能定位、聚焦主責主業,引領推動我省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實行清單管理,分類開展授權放權

    在公司治理方面開展了靈活高效的差異化管控探索,初步形成清單管理、授權放權等經驗和模式。一是規范組建“三會一層”,提高決策效率。董事會7名董事中國有企業派出5名,董事長由省糧油集團派出的董事擔任,監事會主席由省糧油集團推薦,公司財務負責人由省糧油集團指派,通過達成一致行動人協議,隨縣城投將表決權授予省糧油集團行使,極大地提高了決策效率和專業性。董事會按照清單管理,在權責對等、有效制衡的前提下對經理層充分授權放權,充分發揮以民營股東方為總經理的經理層的經營優勢和市場優勢。二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以“建章立制”為抓手,規范相關流程,落實職能分工,明確職責權利,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長效機制,做到公司治理有章可循,同時狠抓制度落實,確保各項制度執行到位,鞏固改革成效成果。

    三、強化風險防控,推進企業行穩致遠

    一是防范投資風險。在混改完成之前,省糧油集團與民營股東方簽署對賭協議,為目標公司設定業績目標和小股東保底條款,以保護股東投資收益,同時確保小股東方全面退出原有經營范圍,避免同業競爭。二是完善風險防控體系。在混改完成之后,省糧油集團健全完善風險防控體系,增強公司抵御風險的能力。隨著省糧油集團管控力的持續增強,現代農業公司全面落實重大決策、規章制度、合同法律審核“三個100%”制度,以法治思維、前置思維推動公司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通過加強重大事項法律審核,推進法務與業務融合,適時歸納總結同類化問題,形成法律審核的規范性指引,有效指導合法合規經營,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努力實現了企業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互促共進。

    四、完善激勵機制,激發人才內驅動力

    現代農業公司堅持市場化薪酬管理體制,建立全方位績效管理體系。一是對管理層實行與業績掛鉤的薪酬體系。在管理層層面,根據工作量確定薪酬,每月發放比例為40%,余下60%與全年經營業績緊密掛鉤;嚴格獎懲兌現,績效考核涉及2項經濟指標和22項過程指標,對合規、質量、安全、環保等指標實行負向激勵,違規扣分。二是對員工實行激勵薪酬機制。在員工層面實行底薪為主,多勞多得的獎勵激勵薪酬,確保員工報酬逐步提升,享受企業發展紅利。三是積極推行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通過市場化招聘,成功選聘2名油脂加工行業的資深經營人才,實行市場化薪酬,帶來良好經營效益。

    五、重視創新驅動,助力農業強省建設

    將國有企業資源優勢與民營企業技術實力和經營能力深度融合發展,大膽進行改革創新。一是推進技術改革和工藝創新。混改后的現代農業公司,大力推進技術改革和工藝創新,不斷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做文章,稻米油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自研米糠毛油提取谷維素裝置,成功開發阿魏酸、谷維素產品,實現了由“一顆谷”向“一粒米、一滴油、一片藥”的全產業鏈轉型發展,實現由農副產品加工向制藥等高精尖產業的邁進。大米產能由年產10萬噸提高到20萬噸,油脂罐裝生產能力由年產4萬噸提高到8萬噸,油脂精煉由年產5萬噸提高到10萬噸。二是加快產學研合作和技術創新。省糧油集團聯合華中農業大學、長江大學,在現代農業公司掛牌成立湖北省菜籽油全產業鏈科技創新中心,依托集團和省內油菜行業科研優勢,加快產學研合作和技術創新推動,在全省菜籽油、優質稻米產業鏈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全面抬高糧食產業底板。

    六、發揮龍頭效應,產業協同共謀發展

    現代農業公司已在隨縣流轉土地及山場5.84萬畝,建立原料種植基地,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進行油菜、稻谷的標準化種植和推廣。通過在隨州地區最早探索開展“訂單農業”發展模式,現代農業公司已累計發展優質大米及油料作物種植訂單合同基地21.2萬畝,實行優價收購帶動農戶增收,帶動“三農”發展。此外,依托大洪山富硒大米種植基地,充分利用當地優質山水資源,打造集鄉村旅游、文化展示、農耕體驗、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現代農業旅游基地,助力地方“三產融合”。近年來,現代農業公司聚焦主業,立足隨縣,輻射襄陽、荊州、孝感的大型糧油企業,聯企帶企50家以上,帶動農戶12萬戶以上,基地建設及訂單種植面積100萬畝以上,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強省建設。

    七、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優化治理效能

    現代農業公司作為混改企業不斷加強黨建工作,堅持黨的領導,實現黨建入章,嚴格按照國有企業管控要求,成立黨支部,全面強化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領導作用。由省糧油集團黨委選派黨組織書記,堅持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積極探索適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黨建領導體制,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強化黨組織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將支部會作為企業重大經營決策中的前置程序。嚴格落實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強化領導責任,不斷夯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結合實際創新混改企業黨建工作方式,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黨建品牌。

    分享:
    欧美日韩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