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糧局: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進展順利
    發布時間:2016-10-28 瀏覽次數:5447次

        27日,記者從國家糧食局等10部門聯合召開的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新聞通氣會上了解,當前改革各項工作進展總體順利,東北地區新玉米已經陸續上市,市場運行較為平穩,前期市場價格基本符合各方面預期,玉米加工企業入市意愿明顯增強,購銷比較活躍。

      據介紹,改革玉米收儲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從推動“三農”工作全局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局出發,審時度勢,作出的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

      2007年以來,國家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實行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對保護農民利益、穩定糧食生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近年來國內外糧食供需形勢的發展變化,玉米臨時收儲政策也面臨一系列矛盾和問題。

      玉米價格連年提高,庫存量不斷攀升,財政負擔日益加重;國內玉米價格高企導致高粱、大米等玉米替代品進口激增;臨儲收購政策下玉米價格不能反映市場供求關系,不利于種植結構調整;下游加工轉化企業成本上升,影響玉米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國家糧食局調控司司長周冠華在介紹相關情況時指出,實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實現東北地區玉米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舉措、保障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長久之策、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的有效途徑、促進玉米加工轉化和提高農業效益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不僅事關當前,而且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通過收儲制度改革,有利于積極引導種植結構調整優化,推動糧食供求平衡從低水平向高水平躍升,進一步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

      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東北玉米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進一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培育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促進東北地區玉米產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實行玉米市場化收購改革,從長遠看,有利于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實現優質優價,這是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的長久之策。

      實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實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不再由政府組織政策性收購,玉米價格隨行就市,有利于充分調動包括中央企業在內的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積極性,增加玉米加工轉化規模,進一步推動玉米產業鏈上下游健康協調發展。

      據記者了解,為切實推動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將派出督查組分赴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開展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和收購工作專項督查。

      同時,國家有關部門和相關地方政府將按照國務院部署,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強化市場監測,密切跟蹤市場形勢,做好政策宣傳解讀,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及時研究解決玉米收購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要幫助各類市場主體和種糧農民正確認識當前較為寬松的玉米供求形勢,合理有序地開展購銷活動,確保玉米收購工作平穩順利進行,確保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取得實效。

    (趙瑞華)
    分享:
    欧美日韩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