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湖北省糧油集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技術支持:京倫科技
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81號楚天傳媒大廈7-8樓 鄂ICP備19029829號
郵政編碼:430061電話(傳真):027-88212781公司郵箱:hbslyjt@163.com
中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十二年一年比一年高了,現在農民種的糧食,不禁能養活全中國的人,還能儲存下來用于工業生產,創造新的價值。
自2004年起,我國糧食產量持續增長,從2003年的43070萬噸,到2015年62144萬噸,實現“十二連增”,累計增長44%,年均增長為3.1%。“十二連增”不是一個偶然,政策扶持、耕地穩定、農業科技發展,都是“十二連增”的基礎。
政策激勵——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自2004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3年聚焦三農問題,并先后制定多項政策,讓農民真正嘗到種糧的甜頭。近幾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并不斷提高最低糧食收購價格。農補和最低收購價格,讓農民看到種糧的效益,自然提升種糧積極性,保證了糧食生產的穩定。
2003年以來我國的糧食補貼政策:
2003年國家開始對農民實行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
2007年在試點地區開展農業保險補貼;
2008年對糧食大戶獎勵政策,繼續實行糧食最低收購政策;
2013年,繼續完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
2014年,在原有補貼基礎上,加大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實行新增補貼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政策;
2015年,加大種糧直補、農資補助、農機補貼等補貼政策力度。
18億畝耕地紅線——糧食增產的基礎
雖然耕地面積和播種面積不同,但耕地是糧食種植的基礎,失去耕地就難以實現產量穩定。隨著國家對耕地保護的重視,耕地減少得以抑制,并維持在18億畝耕地紅線以上,保證我國農業生產土地穩定,這也是“十二連增”的基礎。
科技進步——助推糧食單產提升
糧食逐年增產主要歸功于播種面積增加與單產提高。受耕地資源限制,我國糧食播種面積增幅有限,但在農業科技進步作用下,糧食單產提升空間巨大。在國家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增加農業基礎設施投入、推進現代農業等作用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快速增長。2000年糧食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只有4261公斤/公頃,2015年已經達到5483公斤/公頃,15年間增長28.7%。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