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湖北省糧油集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技術支持:京倫科技
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81號楚天傳媒大廈7-8樓 鄂ICP備19029829號
郵政編碼:430061電話(傳真):027-88212781公司郵箱:hbslyjt@163.com
菜油供應有所增加
今年我國菜油的供應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一是國產油菜籽壓榨的菜油;二是進口油菜籽壓榨的菜油;三是直接進口的菜油;四是政府臨時儲備拋儲的菜油。其中,政府菜油臨儲拋售屬于不定期的政策性油源。由于拋儲成交量較大,盡管前三部分的貨源都有所減少,但今年國內菜油總體供應量比去年多。
國內油菜籽產量下降,國產菜油流通量減少
雖然政府在2014年之前一直進行油菜籽托市收購,但由于同期也進行小麥托市收購,加之油菜籽單產低、費時費工,種植效益相對低下導致油菜播種面積逐年下滑,產量不斷減少。2015年政府取消了油菜籽托市收儲政策,改為對加工企業和農民直接補貼,農民種植油菜籽的積極性進一步下降。
近幾年政府部門統計機構仍然給出1000萬噸以上的油菜籽年產量預估,而市場分析機構根據自身的實際收購和流通情況給出的產量數字極低。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估計(大多采用政府統計部門數字),2016年國內油菜籽播種面積為710萬公頃,較上年的750萬公頃減少5.3%;單產為1.972公頃/噸,低于上年的1.98公頃/噸;產量為1400萬噸,較上年減少5.7%。然而,各市場機構給出的數字偏低:萬德咨訊給出的產量數字為522萬噸,較去年的798萬噸下降52.8%;天下糧倉網給出的產量數字為450萬噸,較去年的610萬噸下降36%。各機構預估數字差別很大,但國產油菜籽產量不斷下滑的方向是一致的。
更應該注意的是,我國油菜籽的主產區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西北地區,這些地區既是菜油的主產區,同時也是菜油的主銷區。消費習慣使然,多數農民種植油菜籽并非為了銷售賺錢,而是為了自己食用,一半以上的油菜籽被農民在當地小作坊榨油或者換油,這部分消費量較為穩定,而總產量的減少直接導致國產油菜籽流向市場的量下降。據預計,每年僅有不足300萬噸的國產油菜籽被大型油廠收購、壓榨,小于進口油菜籽數量。國產油菜籽對油菜類市場的影響力已經大大低于進口油菜籽和進口菜油。與之對應,國產菜油產量、流通量也在下降,且由于國產菜油成本高、數量少以及非轉基因概念受到市場追捧,價格往往高于進口油菜籽壓榨的菜油和進口菜油。根據劣幣驅逐良幣的理論,進口油菜籽壓榨的菜油和直接進口的菜油成了市場的主流貨源,同時也決定菜油的主流價格走勢。
進口油菜籽數量下降,港口菜油庫存走低
2015年年底,政府重啟臨儲菜油拍賣,為了減少進口油菜籽和菜油對國內市場的沖擊以及維護國內油菜生產安全,政府擬對來自加拿大的油菜籽采取更加嚴格的雜質標準。原計劃從2016年4月1日起開始執行雜質控制到1%的質量標準(原為2.5%),后擬推遲到9月1日起實施。8月底加拿大總理訪華期間,雙方經過磋商達成一致,我國政府不再要求執行1%的雜質標準。即便如此,由于政策的不確定性,還是對油菜籽進口造成一定的沖擊,2016年油菜籽進口量有所下降,特別是9—10月,到港量急劇減少,分別為12萬噸和4.4萬噸,低于正常月份30萬—40萬噸的水平。據海關統計,2016年1—9月,我國共進口油菜籽295.7萬噸,同比減少14%。
進口油菜籽數量減少,港口庫存不斷走低,導致沿海油廠開工率下降,菜油庫存量萎縮。據統計,截至11月13日,沿海油廠油菜籽庫存為18.6萬噸,不足8月底的三分之一,為連續第11周下降。接下來的一周(11月20日當周),到港量增加到12.1萬噸,港口庫存恢復到29萬噸,但仍為3年來的低點。油菜籽庫存低,油廠由于缺乏原料而停機,在10—11月的大部分時間里,港口油廠開工率都處于極低的水平。加之三季度以后,油脂消費旺季來臨,沿海油廠菜油成交量趨增,油廠菜油庫存不斷走低。據監測,截至11月20日當周,兩廣和福建油廠的庫存為9.95萬噸,環比減少2.55萬噸,且低于3年均值。
政府臨儲菜油拍賣重啟,市場油源增加
為加大去庫存力度,從2015年12月中旬開始,政府開啟了新一輪臨儲菜油拍賣,頻率為每周一次。不過,在國產油菜籽集中上市時,為避免對新油菜籽價格造成沖擊,政府暫停了臨儲菜油拍賣。2015年12月11日—2016年6月1日,進行了24輪臨儲菜油拍賣,共掛拍臨儲菜油300.24萬噸,實際成交228.41萬噸,成交均價在5300—5600元/噸。暫停三個月后,2016年10月12日開始,政府再次開啟臨儲菜油拍賣。10月12日—11月23日,進行了7輪拍賣,共掛拍69.20萬噸,全部成交,成交均價在5900—6700元/噸。截至11月23日,兩階段臨儲拍賣共成交369.44萬噸菜油。
據悉,拋儲前臨儲菜油庫存已不足600萬噸,拍賣成交后,菜油庫存僅剩230萬噸,而且市場有消息稱,政府擬將100萬噸臨儲菜油轉為國儲。如此一來,剩余可供拍賣的臨儲菜油不足150萬噸。臨儲菜油拍賣仍在進行,一直以來懸在市場頭頂的“堰塞湖”成功泄洪。短期看,對市場形成較大沖擊,而長期看,對市場是利多,其意味著龐大的臨儲菜油庫存得到消化。
貿易利潤下降,菜油進口量減少
由于政府臨儲菜油大量拍賣出庫,短期內對市場造成極大沖擊,導致菜油價格一度低于豆油價格。而進口菜油和國內菜油價格長時間處于倒掛狀態,進口利潤減少,甚至為負值,菜油進口量明顯下降。據海關統計,2016年1—9月,我國進口菜油51.1萬噸,同比減少8.5%。
臨儲拍賣持續,進口預計增加, 短期菜油供應充足
雖然國產油菜籽產量下降,進口油菜籽和菜油減少,但由于臨儲菜油拍賣出庫,未來一段時間,國內菜油供應較為充裕。2015年12月11日—2016年6月1日成交的臨儲菜油,還有40萬噸未出庫。現階段,每周仍以10萬噸的速度拍賣成交。另外,由于我國和加拿大就油菜籽進口問題達成一致,后期油菜籽、菜油進口將逐漸恢復。據監測,2016年11、12月分別有32萬噸和36萬噸油菜籽到港,且這兩個月有17萬噸進口菜油到港,2017年一季度油菜籽訂貨量在54萬噸。
天氣影響不大,加拿大油菜籽產量保持平穩
雖然加拿大西部兩個油菜籽主產區一度遭受嚴重雪災,但該國分析機構認為天氣對產量的影響不大。據加拿大農業暨農業食品部發布的11月主要田間作物展望月報,2016/2017年度加拿大油菜籽產量預計為1838.4萬噸,與10月預測持平,上年為1837.7萬噸;油菜籽出口量預計為950萬噸,與10月預測持平,上年為1024.5萬噸;國內用量預計為900萬噸,與10月預測持平,上年為875.9萬噸;期末庫存預計為200萬噸,與10月預測持平,上年為201.6萬噸。加拿大是我國油菜籽進口的主要來源國,該國的生產穩定性利于我國油菜籽的進口。
菜油需求穩中有升
國內油脂需求呈剛性
由于宏觀經濟周期的波動,食用油脂的消費會呈現出一定的波動性,但是由于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食用油脂數量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加之國內人口總數繼續增加,食用油脂消費總量勢必增加。不過,最近幾年,油脂需求增速略有放緩,預計年增長率在3%。即便如此,由于需求量基數大,需求增量也較為可觀。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6年我國油脂消費量為3100萬噸,扣除花生油和其他小品種油脂700萬噸的消費量,豆油、棕櫚油、菜油三大油脂消費量為2400萬噸。其中,菜籽油消費量為85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70萬噸。
臨儲拍賣擴大菜油消費
2015年年底開始,政府共進行了兩波臨儲菜油拋售,各類企業積極接拍,成交率較以往大幅提高。特別是近期,每次都是全部成交。截至目前,成交總量在370萬噸。隨著這批臨儲菜油的出庫,菜油市場流通糧源增加,菜油消費量擴大。
菜油價格優勢更為明顯
政府去庫存態度堅決,且改變了過去順價銷售的原則,更加注重市場化銷售,掛拍的臨儲菜油底價大幅低于當初入庫成本。國儲菜油更具價格優勢,成交率大幅提高,進而拉低菜油市場價格,導致在很多時候菜油價格低于豆油價格,菜油價格和棕櫚油價格的差值也處于歷史偏低水平。菜油、豆油、棕櫚油在消費中有明細的替代關系,菜油憑借價格低廉擴大了市場份額,2016年菜油消費量增幅較大。
相關油脂易漲難跌
豆油、菜油、棕櫚油為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的三大品種,在需求上有強烈的相互替代關系,判斷菜油價格走勢,總繞不過豆油和棕櫚油。
和油菜類似,由于種植效益較低,我國大豆播種面積不斷下降,產量也不斷走低。另外,一半以上的國產大豆被直接用于豆制品生產,剩余不到一半的大豆才用于壓榨豆油。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非轉基因概念被挖掘,部分國產大豆壓榨的豆油被打上非轉基因標簽,成為價格相對較高的油脂品種。而流通量更大的是進口大豆壓榨的豆油和直接進口的豆油。
目前,美國大豆收獲完畢,美國農業部在11月報告中繼續調高美豆單產、總產和期末庫存,單產和總產均刷新歷史紀錄。美豆之前已經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低位振蕩,報告發布后,價格不跌反漲,基本可以判斷豐產利空消化完畢。與此同時,近期美豆出口狀況良好,供需面上的潛在利多正在發酵。另外,美國環保署宣布將2017年生物柴油摻和標準從2016年的19億加侖上調至20億加侖,將2018年的摻和標準上調至21億加侖。受此消息刺激,美豆油價格大幅飆升,引領美豆進一步上行。
南美大豆正在緊張播種中。其中,巴西大豆播種完成八成,面積小幅增加,市場給出的產量預估在1億—1.1億噸,高于上年的9650萬噸;阿根廷大豆播種完成四分之一,面積減少2.5%,市場給出的產量預估在5300萬—5700萬噸,與去年的5600萬噸相當。總體來看,南美新作大豆播種并不樂觀,且拉尼娜天氣存在肆虐的可能,南美大豆生產蒙上一層陰影。
國內基本面同樣不樂觀。9—10月,進口大豆到港量下降,港口大豆庫存走低,部分油廠因原料不足而停機,但隨著消費旺季的到來,港口豆油成交回暖,庫存不斷下降。截至11月23日, 港口豆油庫存為101萬噸,較10月初減少38.45萬噸,降幅為27.6%。
國際豆類市場利空基本消化,國內豆油供應量下降而需求轉旺,豆油期貨價格的上漲趨勢有望延續。
再看棕櫚油,國內棕櫚油消費全部依賴進口,進口來源國主要是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二者也是全球最大的兩個棕櫚油生產國。特別是馬來西亞,雖然產量不及印度尼西亞,但由于棕櫚油期貨市場發達,其價格走勢對國際市場影響很大。
受厄爾尼諾的影響,2016年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產量均出現下滑,且馬來西亞庫存不斷走低。據馬來西亞棕櫚油局的月度報告,10月棕櫚油產量為168萬噸,同比和環比均有所下降。此外,庫存為157萬噸,較去年下降44.5%。今后幾個月,棕櫚油仍處于減產周期內,國際棕櫚油價格易漲難跌。
由于融資性棕櫚油進口數量下降,2016年以來,國內港口棕櫚油庫存隨之下行。截至11月25日,港口棕櫚油庫存為23.35萬噸,處于5年來的絕對低位。與此同時,需求呈剛性,方便食品中棕櫚油使用量無法為其他品種替代。因而,國內棕櫚油易出現貨緊價揚走勢。
單邊、套利均可行
由于自身基本面偏多,豆油和棕櫚油價格將振蕩上行。菜油雖然短期供應量較大,但處于集中去庫存時期,而且臨儲庫存已大幅下降,隨著供應壓力的釋放,后期需求擴大,價格補漲可期。因此,在消費旺季逢低做多菜油期貨,較為靠譜。
也可進行買入菜油期貨賣出豆油期貨的套利操作。臨儲菜油持續拋售,導致菜油和豆油期貨價差走低,一度出現菜油期貨價格低于豆油期貨價格的情況。不過,數據表明,菜油生產成本高于豆油,且菜油產量和消費量低于豆油,正常情況下,菜油價格遠高于豆油。近期出現的價格倒掛主要是政府拋儲菜油、階段性增加菜油供應造成的。后期,臨儲庫存見底,菜油供應萎縮,菜油、豆油價差將恢復到正常水平。操作上,可擇機買入菜油賣出豆油進行套利。相比之下,拋售仍在進行中,拍賣成交到最終流入市場還有一段時間,其對近月合約構成一定壓力,買菜油遠月合約同時賣出豆油遠月合約更為穩妥。當然,風險就是南美大豆遭受惡劣天氣、國際大豆價格暴漲。屆時,豆油漲幅可能更大一些。
還可以進行賣菜油近月合約買菜油遠月合約的反向套利操作。國儲拋售再次開啟,出庫的菜油要完全消耗,需要時間,近月合約承受的壓力更大,所以選擇賣菜油近月合約買菜油遠月合約套利更合適。
(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