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秈稻價格高位企穩 托市或難再持續
    發布時間:2017-08-17 瀏覽次數:5050次

          進入8月份,早秈稻進入集中上市期,市場收購主體逐漸增多。受早稻減產提振,從開始上市到現在早秈稻價格一路低開高走,目前高位企穩,部分地區收購價已突破2600元/噸的托市價,托市行情或將不再重現。


          主產省早秈稻低開高走 收購競爭激烈

        早秈稻上市一個月左右,目前已經進入集中上市期,受糧源減少影響,價格一路走高,目前處于高位企穩階段。糧食經紀人、貿易商及加工企業、國有糧庫等各方主體積極入市收購,競爭比較激烈。據中華糧網監測,截止到8月初,安徽蕪湖早稻收購已經進入高潮期,市場價格穩中略漲,全市已收購早秈稻1.2萬噸,其中糧食經紀人地頭收購價121-122元/百斤;貿易商及加工企業收購價128-129元/百斤,目前已大量入庫新季早秈稻;國有企業中上等質量標準收購價130-133元/百斤,已突破托市價。市場預期隨著收購主體的大量入市,后期早稻收購價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截止到7月31日,湖北省收購新季早秈稻7.85萬噸,同比增加4.15萬噸,早秈稻市場主流收購價128-133元/百斤,相比較7月初早秈稻開秤價120-125元/百斤上漲了8元/百斤。


        湖南省早秈稻市場需求較旺,多元主體積極入市收購。國有企業早秈稻到庫收購價格從7月份的開秤價125元/百斤上漲到8月初的130元/百斤左右,個別地處偏遠的庫點通過運費補貼等形式,實際入庫成本已達131元/百斤以上。與此同時,貿易商及加工企業收購熱情也持續高漲,補庫意愿較強,周邊省份廣東、廣西均有收購主體到湖南采購早秈稻,收購市場競爭逐漸加劇。截止到7月31日,湖南省共收購新季早秈稻64.25萬噸,同比增加39.7萬噸,增幅161.71%,收購進度較快。


         廣西自治區繼續實施直補訂單收購,截止到7月31日,全區共有5個縣開始直補訂單收購,累計收購早秈稻2萬噸,占年度計劃的2.5%,同比減少1.39萬噸,減幅41.0%。國有企業暫無收購,其他經營者收購早秈稻2萬噸,同比增加1.93萬噸。中等早秈稻主流收購價134元/斤,整體看廣西早稻收購進度偏慢。


        江西省于7月28日啟動早秈稻托市收購預案后,市場價格受此帶動迅速上漲,行情向政策市靠攏。截止7月31日,常規早秈稻收購價122-133.5元/百斤,市場均價127.6元/百斤,比7月初開秤價高2.5元/百斤。全省累計收購早秈稻71.5萬噸,同比增加28.5萬噸,增幅66.28%,其中托市收購早秈稻7萬噸,同比減少1萬噸,減幅12.5%。


        據國家糧食局發布的最新消息顯示,截至8月5日,主產區早秈稻累計收購279萬噸,同比增加68萬噸,其中江西省收購128萬噸,同比增加33萬噸;湖南省收購67萬噸,同比增50萬噸。今年早秈稻收購進度明顯快去去年同期水平。


         地方儲備輪入量增加 加劇搶糧大戰


          今年早秈稻收購市場競爭加劇,一是由于早稻播種面積下降導致總體產量下滑,市場供給較往年下降;二是早稻生長期遭遇洪澇等不利氣候影響導致質量下降,優質稻占比減少;三是各主產省地方儲備輪入量增加,這也是今年早秈稻市場競爭加劇最重要的原因。


          早秈稻由于其耐儲存的特性,主要用作儲備用糧,直接食用占比較少。今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下調,各級地方儲備紛紛增加早秈稻輪入量。據了解,2017年湖南地儲早秈稻計劃輪入約80萬噸,同比增80萬噸;廣東地儲稻谷計劃輪入約200萬噸,同比增40萬噸;廣西地儲稻谷計劃輪入約95萬噸,同比增8萬噸(廣東、廣西地儲稻谷輪入包括早秈稻和中晚秈稻,其占比分配可以自行決定。)除此之外,湖北、浙江等省也有地儲增儲計劃。


          我國早秈稻年產量約3000萬噸左右,隨著地方儲備早秈稻輪入量的增加,市場可流通糧源進一步減少,今年早秈稻市場收購主體多元化,搶糧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早秈稻主產省托市或難持續


          2016年7月底,江西、湖南、湖北和安徽四大主產省均啟動早秈稻托市收購工作,且托市收購成為當年早秈稻市場收購的主渠道。今年早秈稻托市收購出現較大變化趨勢,截止到8月8日,除了江西省按時啟動早秈稻托市收購政策外(啟動時間7月28日,跟去年保持同期),其他主產省尚未透露出托市收購啟動的跡象。


          在7月份早秈稻上市初期,各主產省均已做好早稻托市收購前期準備工作,隨著市場價格的一路走高,目前早秈稻市場主流價格已經高于托市價運行,其他主產省托市收購或難再持續。行業內人士紛紛表明,托市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種稻農民利益,不是為了托市而托市,因此當市場價格達不到啟動條件時,沒有必要且不能啟動托市收購政策。預計后期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化,主產省大概率不啟動托市收購政策,或者在部分區域內擇機啟動托市收購政策。今年早秈稻無論從托市范圍,或者是托市收購量上,都將較上年出現下降趨勢。


         政策調整加劇 稻谷進入后托市時代

          目前稻谷高庫存已經成為不爭事實,去庫存面臨較大壓力。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政策性稻谷庫存量已經突破1億噸大關,隨著今年托市收購政策的持續進行,目前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加,我國稻谷庫存難題趕超玉米(1740, 18.00, 1.05%)。隨著玉米臨儲收購政策的取消,具有龐大庫存隱憂的稻谷政策調整估計也為期不遠。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糧食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指出,目前全國各類糧食企業稻谷庫存消費比高達80%,中央事權稻谷庫存大幅增加,倉容嚴重緊張,政策實施已難以為繼,建議從2018年起暫停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政策,分期分批調減粳稻和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的實施范圍,根據三到五年的時間把最低收購價調整到一個合理水平。建立以市場定價為主體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消除市場干預和扭曲影響。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從三年兩調整到建議取消,政策變化巨大,一方面跟早秈稻產量下滑、市場份額逐漸減少有關,另一方面早秈稻主要作為儲備用糧,在口糧消費市場占有量很小,取消托市影響范圍有限,對于國家確保主糧安全的政策影響不大。至此,稻谷市場將逐步邁入后托市時代。(中華糧網)

    分享:
    欧美日韩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