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豆及豆油2017年市場分析+2018年市場展望
    發布時間:2018-02-27 瀏覽次數:5768次

        核心提示:2017年中國大豆產量同比明顯提升,市場供過于求格局下,國產大豆期現貨價格在四季度新豆集中上市后承壓下行,并創出年內新低。2017年國內外豆油期價震蕩下行,受到全球棕油產量恢復和國內豆油庫存創紀錄的壓力,豆油期現貨價格在四季度創出年內低點。展望2018年,全球大豆和棕油庫存料繼續增加,空前的供應壓力下,如果不出現大規模的災害性天氣,全球大豆和豆油價格將會在低位徘徊震蕩,難以出現大的漲幅,但上半年全球弱拉尼娜天氣將會給大豆價格帶來支撐,加之全球通脹預期的形成,大豆及豆油價格大幅下跌的可能也不大。
      2017年國內大豆及豆油供應情況分析
      (一)大豆生產與消費
      2017年國內大豆播種面積繼續增加,單產水平也同比提升,大豆產量同比大幅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大豆產量1455萬噸,同比增長12.4%。國家糧油信息中心2018年1月預測,2017年中國大豆播種面積為790萬公頃,同比上升9.7%;2018年大豆平均單產為1.82噸/公頃,同比上升1.5%;大豆總產量為1440萬噸,同比增加11.3%。
      2017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延續2016年以來的回升態勢。由于國家政策引導農戶減少玉米種植面積,提倡糧豆輪作,加之春播前玉米市場價格同比下跌,使得大豆種植面積同比明顯增加;由于2017年國產大豆播種及生長期天氣理想,單產也同比上升。綜合導致2017年國產豆整體供應大幅度增加。
      (二)2017年我國大豆、豆油進出口情況
      由于國內大豆供應增量仍遠小于需求增量,大豆自給率仍處于下降趨勢,國內大豆供應仍然嚴重依賴進口。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大幅增加,創歷史新高。2017年我國大豆、豆油進口量同比均增加。海關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9553萬噸,較2016年的8323萬噸增加1230萬噸,增幅為14.8%。2017年我國累計進口豆油65.4萬噸,較2016年同期的56萬噸增加9.3萬噸,增幅為16.62%。
      由于國內大豆需求持續增加,近年來我國大豆進口量年增幅維持在8%~15%區間,2017年全年大豆進口增幅為12.9%,重新回到10%以上的高位區間。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由于2017年我國經濟增長好于預期,國內肉禽消費需求旺盛,養殖業效益良好,飼用蛋白需求增加引發大豆進口增加;二是2017年初我國開始對美國產進口干玉米酒糟征收反傾銷稅及反補貼稅,進口干玉米酒糟進口量大幅下降,飼用蛋白進口來源減少,使得需求轉向進口大豆;三是國產大豆供應雖然明顯增加,但由于東北農戶惜售,導致實際供應較為有限,加之2017年大豆拍賣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國內供應仍難以對進口大豆產生有效沖擊。
      2017年我國豆油進口量同比增加,原因如下:第一,由于2017年我國經濟增長好于預期,對食用油的消費需求全面增加;第二,國內食用油去庫存進度放緩,同時臨儲菜籽油拍賣成交同比大幅減少,2017年臨儲菜籽油拍賣成交89萬噸,同比下降55%,國產菜油政策供應量大幅減少導致國內食用油供應來源減少;第三,2017年國內外豆油價格仍然維持長時間倒掛,進口商大部分時間進口負收益,但國內食用油市場回暖,價格預期好轉,進口商對后市信心增加,使得豆油進口量增加。


      (三)2016/2017~2017/2018年度我國豆類供需平衡分析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6/2017年度,我國大豆新增供給量估計為10643萬噸,其中國產大豆產量估計1294萬噸,大豆進口量預計9350萬噸。該年度大豆榨油消費量估計為917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945萬噸,增幅11.5%,其中包含120萬噸國產大豆及9050萬噸進口大豆;大豆食用及工業消費量估計為140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95萬噸,年度大豆供需結余估計為7萬噸。
      2017/2018年度,我國大豆新增供給量預計為11040萬噸,其中國產大豆產量預計1440萬噸,大豆進口量預計9600萬噸。該年度大豆榨油消費量預計為956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390萬噸,增幅4.3%,其中包含180萬噸國產大豆及9380萬噸進口大豆;大豆食用及工業消費量預計為1445萬噸,較上年度增加45萬噸,年度大豆供需缺口預計為4萬噸。
      2016/2017年度,我國豆油新增供給量估計為1727萬噸,較上年度增加177萬噸。其中豆油產量估計為1656萬噸,豆油進口量估計為71萬噸。該年度豆油食用消費量估計為1530萬噸,工業及其他消費量預計為155萬噸,年度國內豆油供需結余估計為30萬噸。
      2017/2018年度,我國豆油新增供給量預計為1772萬噸,較上年度增加45萬噸,其中豆油產量預計為1722萬噸,豆油進口量預計為50萬噸。該年度豆油食用消費量預計為1600萬噸,工業及其他消費量預計為160萬噸,年度國內豆油供需結余預計為2萬噸。
      從平衡表來看,2016/2017年度我國大豆、豆油、豆粕的年度結余量均為正值,說明該年度我國大豆、豆油、豆粕的期末庫存均為增加趨勢;
      2017/2018年度我國大豆、豆油、豆粕的年度結余量均為負值,說明該年度我國大豆、豆油、豆粕的期末庫存為減少趨勢。2017/2018年度我國大豆、豆粕及豆油期末庫存由增轉減,庫存下降將對我國大豆、豆粕及豆油價格產生一定支撐。

      (四)2017年國內外大豆和豆油市場行情回顧
      2017年國際市場大豆期貨走出了寬幅震蕩、價格重心小幅下移的走勢,年末美豆指數在950美分/蒲式耳上下震蕩。受到棕油產量恢復的影響,2017年美豆油價格走勢疲軟,呈現一路震蕩走低的格局,年末維持在低位徘徊。
      2017年年初受到南美天氣擔憂的影響,CBOT大豆期價一路走高,1月下旬在南美天氣好轉的利空打壓下震蕩下跌,并于6月下旬創出906美分/蒲式耳的年內低點,隨后在美國天氣炒作的帶動下止跌回漲,但在美豆創紀錄豐產壓力下,期價自7月開始大幅回調,最低跌至930美分/蒲式耳。8~9月舊作美豆銷售量同比大幅增加,需求強勁支撐下美豆期價震蕩反彈,四季度在美豆新作銷售量同比減少的利空打壓下,期價持續走低。
      國產大豆方面,2017年上半年國產大豆市場價格先漲后跌,基本與外盤走勢一致,其間受到臨儲拍賣消息的打壓而走勢偏弱。由于臨儲拍賣遲遲未能開拍,5~9月大豆價格受到現貨供應偏緊的支撐,價格窄幅震蕩。9月底臨儲大豆拍賣啟動,加之10月底國產新豆供應陸續增加,市場價格開始承壓走低,年底黑龍江2017年產食用大豆收購價在3580~3620元/噸,油用大豆收購價在3360~3400元/噸,較上年同期下跌180~260元/噸。
      2017年CBOT豆油期價呈現震蕩下行的走勢,整體價格運行區間明顯低于上年,上半年受到棕油生產恢復預期的影響,CBOT豆油期價一路下行并與6月見年內低點,隨后在棕油增產不及預期及生物柴油炒作的利好提振下,期價震蕩反彈。11月之后,受到棕油減產不及預期和印度提升食用油進口關稅的利空影響,期價持續下跌。
      國內豆油方面,2017年國內沿海一級豆油現貨價格運行區間為5400~7200元/噸。上半年期價一路跟隨外盤下跌,6月之后在外盤反彈和國內菜油減產的提振下,價格震蕩走升;四季度在國內油脂備貨遲遲難以啟動、國內豆油庫存創歷史新高的打壓下,期現貨價格見年內新低,走勢明顯弱于外盤。
      (五)2017年國內大豆、豆油政策點評
      2017年我國國內大豆和豆油市場延續市場化主導的趨勢,受外盤的影響增強,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減弱,其中臨儲大豆和菜油去庫存數量及影響均小于上年,而DDGS進口反傾銷政策導致DDGS進口大幅減少,使得國內市場蛋白供應更加依賴大豆,導致大豆進口猛增。
      大豆方面,一是2017年國家將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改為市場化收購加生產者補貼,大豆不再出臺目標價格,大豆購銷市場化,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由于大豆生產者補貼與玉米生產者補貼統籌銜接,便于國家通過生產者補貼來調整品種間的收益。來自南華期貨的消息顯示,黑龍江省于2017年10月中旬公布的大豆生產者補貼為每畝173.46元,與上年的目標價格補貼相比增幅達46%,而2017年玉米生產者補貼降至133.46元/畝,2016年為153.92元/畝,降幅達15.3%。大豆補貼增加而玉米補貼減少,體現出政府調增大豆種植面積、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的意圖;二是9~10月臨儲大豆拍賣連續舉行,由于拍賣次數及成交量較上年明顯減少,臨儲大豆拍賣對市場價格影響較小;三是我國對美國DDGS實施反傾銷調查,導致DDGS進口量同比大幅下降,大豆進口猛增。
      豆油方面,一是臨儲菜油拍賣持續舉行,并受市場的大力追捧,大規模的臨儲菜油流入市場導致豆油被替代,使豆油需求受到一定程度    的負面影響;二是2017年國內大豆進口猛增,油廠壓榨效益良好帶動開工率高企,而終端需求疲軟,進而導致2017年末國內豆油庫存創出近年來的新高。
      大豆收購量同比明顯增加。2017年新豆上市后,市場收購主體心態積極,市場收購進度較上年明顯偏快。據國家糧食局統計,截至2018年1月15日,黑龍江等7個主產區累計收購大豆283萬噸,同比增加144萬噸。盡管2017年國內大豆產量大幅增加,但由于國產新豆上市后國內油粕價格較為堅挺,油廠壓榨收益理想,油廠積極入市收購及貿易商補充庫存,加之中儲糧直屬庫入市收購,市場購銷心態較為積極,綜合造成收購進度明顯快于去年。
      臨儲拍賣方面。2017年臨儲大豆拍賣持續時間和次數均較上年大幅減少。拍賣時間從9月29日持續至10月27日,總計在國家糧食交易中心進行4次拍賣,累計投放量55.4萬噸,累計成交量21.5萬噸,成交均價在3070~3140元/噸之間。從去庫存角度來看,大豆拍賣時間過短,加之2013年產臨儲大豆拍賣底價定價過高,導致拍賣成交率前高后低,后三次拍賣幾乎全部零成交,4次拍賣平均成交率僅為38.96%,去庫存效果較差。本輪拍賣持續時間短,啟動時間晚,后期拍賣底價定價過高,反映了國家有關部門在大豆去庫存上的猶豫態度。
      按臨儲大豆生產年份來看本批次拍賣的成交情況,2010年產大豆拍賣底價2800元/噸,幾乎全部成交,最高成交價3280元/噸;2012年產大豆拍賣底價3000元/噸,全部成交,最高成交價3440元/噸;2013年產大豆拍賣底價3700元/噸,全部流拍。2010年產和2012年產大豆拍賣價格比上年減少200元/噸,顯示出國家急于去庫存的意愿,也導致這兩年產的大豆受到市場追捧,并全部成交。但2013年產的比上年增加400元/噸,該價格不被市場認可,因此后三次拍賣出現了持續流拍的情況。從拍賣時間來看,本輪大豆啟動拍賣時間過晚,9月29日舉行首次拍賣,隨后在10月底就被叫停,主要是因為10月中下旬東北主產區大豆開始陸續上市,為避免對國產新豆銷售產生負面影響,拍賣匆匆結束。實際上,10月底結束后已成交大豆出庫仍在持續,還是影響了新豆的開秤價格。
      DDGS反傾銷,進口繼續銳減。中國商務部公告,從2017年1月12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干玉米酒糟征收反傾銷稅及反補貼關稅,稅率分別為42.2%~53.7%和11.2%~12.0%不等,征收期限為5年。這導致我國進口美國DDGS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同時進口現貨價格大幅高于國產DDGS。
      我國進口DDGS大部分從美國進口。2017年我國DDGS進口量同比大幅下降,2017年全年累計進口量僅為38.5萬噸,較2016年下降87.3%。2016~2017年我國DDGS進口量連續兩年大幅度的下降說明我國進口美國DDGS數量減少已成為常態,但進口量已經跌至9年新低,后期繼續大幅下降的空間不大。從政策影響來看,DDGS反傾銷政策將令我國植物蛋白供應來源減少,由于反傾銷政策將持續5年,后期我國植物蛋白進口仍將主要依賴大豆,大豆進口量將因此而進一步增加。不過,2017年進口大豆數量猛增已經體現了該政策的影響,2018年該政策對大豆進口的影響較小。
      2018年我國大豆及豆油市場展望
      展望后市,由于中國經濟帶動全球經濟復蘇,2018年大宗商品的價格重心上移,市場對大宗商品價格中長期展望不再悲觀。
      2018年全球大豆和棕油庫存料繼續增加,空前的供應壓力下,如果不出現大規模的災害性天氣,全球大豆和豆油價格將會在低位徘徊震蕩,難以出現大的漲幅,但上半年弱拉尼娜天氣將會給大豆價格帶來支撐,加之全球通脹預期的形成,大豆及豆油價格大幅下跌的可能也不大。預計2018年上半年美豆指數的價格運行區間為900~1200美分/蒲式耳,對應國內到港成本為3200~4000元/噸。
      受2018年國產大豆供應大幅增加的影響,國產大豆價格下行壓力較大,但整體仍將追隨進口大豆價格走勢,還有可能出現低于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的情況,預計2018年國產油用豆產區收購價區間為3000~4100元/噸。豆油價格仍將追隨棕油價格走勢,預計在2018年棕油產量恢復性增長的情況下,國內港口一級豆油價格運行區間將會繼續下移至5000~6500元/噸。
      (一)利空方面:
      1.2017/2018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庫存繼續增加。美國農業部2018年1月供需報告數據顯示,2017/2018年度全球大豆收割面積將由上一年度的120298千公頃增加至126098千公頃,增幅為4.8%;2017/2018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庫存將從2016/2017年度的9648.9萬噸上升至9856.6萬噸,同比增加2.15%。但由于全球需求增幅達3.78%,導致全球大豆庫存消費比由16.82%小幅下降至16.56%,全球大豆供過于求持續,巨大的供應對應強勁的消費,期末庫存仍處于上升趨勢中。
      2.2018年美豆種植面積進一步增加。由于大豆種植收益好于玉米,市場機構普遍認為2018年美國大豆種植面積將會進一步增加。美國農業部下屬的首席經濟學家辦公室預測,2018年春季美國農戶將播種大豆9100萬英畝,高于2017年創下的紀錄高位9020萬英畝。
      3.美豆出口銷售量同比減少。美豆出口需求依然緩慢。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月4日的一周,美國2017/2018年度大豆凈銷售量為607400噸,比上周高出28%,但是比四周均值低了47%。本年度迄今為止,大豆出口銷售總量為4145.39萬噸,比上年度同期減少14.2%。疲軟的美豆出口銷售需求令美豆期價產生下行壓力。
      4.2017/2018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和庫存消費比上升。根據美國農業部2018年1月供需報告數據顯示,由于2017/2018年度美國大豆產量創紀錄新高,加之出口需求同比下滑,使得美國2017/2018年度大豆期末庫存上升至1278.8萬噸,較2016/2017年度的820.8萬噸增加55.8%,2017/2018年度庫存消費比也將上升至11年新高的10.0%,較2016/2017年度的6.7%上升3.3個百分比。
      5.2017/2018年度中國臨儲大豆拍賣將持續。美國農業部2018年1月供需報告數據顯示,預計2017/2018年度中國大豆期末庫存將小幅增加至2064.1萬噸,較2016/2017年度增加25萬噸;2017/2018年度中國大豆庫消比為15.69%,較2016/2017年度的16.54%小幅下降。據測算,2017年底臨時收儲大豆庫存仍有463.6萬噸,2017年臨儲大豆去庫存壓力依舊較大,預計拍賣將持續,中國的大豆臨儲庫存將會持續下滑,持續釋放的臨儲大豆進入市場,變相增加了全球和中國大豆的供應,減少了中國對進口大豆的需求,利空大豆期價。
      6.2017年全球棕油生產將恢復性增長。美國農業部2018年1月供需報告預計,2017/2018年度全球棕油生產將繼續增長,全球棕油產量將達到6941.5萬噸,較上一年度增加454.1萬噸,這將導致全球棕油期末庫存增加至1086.2萬噸,較上一年度的868.5萬噸增加217.7萬噸。2017/2018年度全球棕油庫消比為8.71%,較2016/2017年度的7.33%回升1.33個百分點。2018年全球棕油產量恢復性增長,庫存創出歷史新高,將會導致全球食用油庫存止跌企穩,令食用油價格整體承壓。2018年油粕比可能因棕油的產量增加而承壓。
      (二)利多方面:
      1.拉尼娜天氣可能導致減產:2018年北半球春季全球弱拉尼娜天氣將會持續。澳大利亞氣象局2018年1月16日的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報告顯示,當前天氣已經是拉尼娜狀態,預計拉尼娜天氣將會持續到4月結束。由于拉尼娜現象通常會導致南美和北美大豆主產區出現干旱,因此需要密切關注天氣的變化。最近一次中等強度的拉尼娜現象是在2011/2012年度。歷史數據顯示,2011/2012年度巴西大豆單產同比下降14.5%,阿根廷大豆單產下降14.8%,美豆單產同比下降3.5%。預計在4月拉尼娜天氣結束之前,外盤天氣炒作仍將持續,對應期價中的天氣升水仍將存在。
      2.中國大豆消費量和進口量繼續穩定增長。美國農業部2018年1月供需報告預計,2017/2018年度中國大豆消費量為11080萬噸,較2016/2017年度增加800萬噸,同比增幅為7.8%。2017/2018年度大豆進口量將激增至9700萬噸,較2016/2017年度增加350萬噸。中國消費量持續穩定增長,同時國內產量也明顯增加,導致大豆自給率止跌回升,大豆自給率將小幅上升至10.79%,較2016/2017年度上升0.33個百分點。
      3.阿根廷大豆產量下滑。美國農業部2018年1月供需報告下調2017/2018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至5600萬噸,較上月報告調低100萬噸,較上一年度減少180萬噸。德國漢堡的行業刊物《油世界》發布報告,將2017/2018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預測數據下調至5300萬噸,因為播種面積低于預期,天氣干燥,以及低產種子所占比例增加。從2017年初的阿根廷大豆種植期天氣情況來看,阿根廷大豆收割面積和產量仍可能繼續下調。
      4.巴西大豆產量和期末庫存下降。由于2017/2018年度巴西大豆種植面積繼續增長,巴西大豆生長期天氣整體良好,豐產基本已成定局,美國農業部2018年1月報告預計2017/2018年度巴西大豆產量為11000萬噸,較上一年度減410萬噸;2017/2018年度期末庫存下降至2236.3萬噸,較上一年度下降250萬噸;2017/2018年度庫存消費比為16.6%,較上一年度的18.8%下降1.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強勢的巴西雷亞爾令2017/2018年度巴西大豆銷售進度偏慢。由于2017年雷亞爾兌美元寬幅震蕩,巴西國內大豆價格在歷史低位徘徊,導致巴西農戶預售大豆積極性不高,2018年1月中旬馬托格羅索州農業經濟研究所(IMEA)稱,整體來看,馬托格羅索州農戶已經預售42%的2017/2018年度大豆(大豆產量預計為3060萬噸),比五年平均進度落后近13%。如果2018年美元走強,巴西雷亞爾走弱,將會增加巴西大豆的競爭力,提振巴西大豆的銷售進度,進而對美豆出口及價格產生沖擊。
      5.全球豆油期末庫存和庫存消費比繼續下降。由于全球豆油需求持續增加,而豆油供應增量小于需求增量,導致2017/2018年度全球豆油期末庫存和庫存消費比繼續下降。
      美國農業部2018年1月供需報告預計,2017/2018年度全球豆油期末庫存為312.8萬噸,較上一年度減少12萬噸;2017/2018年度全球豆油庫存消費比為4.43%,較上一年度下降0.32個百分點。下降的期末庫存和庫存消費比數據將對豆油價格產生支撐。
      6.玉米種植收益恢復,2018年中國大豆種植面積可能下降。由于2016年中國政府終止玉米臨儲收購,導致2016年國內玉米價格大幅下跌,同期國產大豆價格震蕩上漲,加之2017年國家對東北地區大豆種植補貼增加,種植業政策和收益的變化導致國產大豆種植面積連續兩年回升。
      據南華期貨測算,黑龍江大豆玉米自2017年10月上市以來價格走勢分化明顯,大豆價格從開秤3400~3500元/噸漲到3600元/噸,但年底偏弱至3400元/噸左右,且市場成交不振,但玉米價格從開秤的1360~1400元/噸已穩步升至目前的1600元/噸左右。按大豆種植成本600元/畝、玉米750元/畝核算,加上補貼后目前兩者種植收益分別為83元/畝、183元/畝,若兩者現貨價格保持到2018年春播前,那么從大豆種植效益不及玉米來判斷,則部分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將有所恢復,2018年中國大豆種植面積可能出現止升回降的情況。

    (糧油市場報)
    分享:
    欧美日韩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