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市啟動 未來稻價走勢如何
    發布時間:2016-10-28 瀏覽次數:5413次

    2016年新稻上市后并未給廣大農戶帶來豐收的喜悅,反倒是糧價走勢讓人憂心忡忡。如今國內新稻完成了大部分收割工作,部分因降雨天氣略有推遲,隨著上市量逐漸增加,稻價在有國儲托市支撐下,是否真的就會上行無阻呢?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尹秀穎認為,綜合天氣、政策以及供需因素未來稻價呈兩極分化走勢,市場將呈北強南弱,優質優價的特征,建議有存糧的農戶適時售糧,及時鎖定利潤。

      東北粳稻方面

      10月24日,國家糧食局發布通知,同意自10月25日起在黑龍江省符合條件的區域啟動2016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屆時延遲了近半月的國儲再次啟動收購,使得緊張的氣氛有所緩解。但通知中也明確規定,當區域市場價格高于最低收購價格水平時,要停止執行預案,這樣一來使得最低保護價將成為圓粒水稻價格的“天花板”,未來稻價將低于最低保護價窄幅震蕩。一方面,當前市場上,國儲已成為原糧市場收購的主力軍。另一方面,米企收儲的力度相對薄弱,主要是基于今年米市低迷的行情所致。新米上市后米價普遍下跌,稻強米弱使得工廠難以維系長期的收儲。另外,米企長期效益不佳,貸款難,資金周轉困難也是阻礙新稻收購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對于圓粒水稻,長粒稻價將堅挺依舊,最根本原因在于市場需求強勁。由于長粒水稻、特別是優質長粒水稻,隨著近幾年國家托市政策的持續進行,使得長粒種植面積相對于圓粒來講較為有限,再加上自身的生長條件限制,市場供應處于供應吃緊狀態。另外,近幾年長粒稻稻價居高不下,也使之成為貿易商有意囤貨待青黃不接之時出售的對象,長期來看,臨近年底需求將呈有增無減的狀態,稻價恐難回落。

      南方粳稻方面

      相對于2015年東北國儲托市力度,江蘇、安徽兩省稍顯遜色,造成部分南糧北運的現象出現。但從2016年兩省粳稻托市前景來看,筆者認為兩省托市力度恐再次延續上一年形式。一方面,兩省倉容依舊偏緊。據數據統計,2016年江蘇粳稻拍賣底價遠高于地儲拍賣底價,使得江蘇省2016年粳稻拍賣多以流拍而告終。另一方面,自10月中旬兩省粳稻收割以來,該產區持續陰天降雨天氣,再加上近期臺風過境,陰天降雨天氣時間達半月之久,不僅收割進度放慢,而且長期潮濕環境使得新粳稻已出現發芽的現象,能否達到入庫標準,前景令人堪憂。最后,運費價格上漲后,加大了南糧北運的難度。因此,筆者預計該產區粳稻稻價恐隨著上市量增加而出現低位徘徊的走勢。

      南方秈稻方面

      截止到10月末,先后有安徽、湖北、四川、河南、江蘇、湖南、江西七個省啟動了中晚秈稻最低保護價。從市場執行情況來看,所啟動地區有利支撐了中晚秈稻價格,再加上國儲今年入庫標準較為寬松,稻價呈穩中趨強態勢,逐步向托市價1.38元/斤靠近。局部地區受新中秈稻減產影響,甚至米企收購價已高于國家托市價收購。即便有國儲托市政策支撐,但在國儲連年收儲、進多出少的背景下,局部地區農戶賣糧難的現象依舊存在,特別是汽運費價格上漲后,加大了秈稻外發難度。結合當前市場走勢,筆者認為,后期秈稻價將出現優質優價、兩極分化特征明顯。主要是今年米市行情較往年更加清淡,無淡旺季之分,市場低價米間競爭激烈。米企多爭取優質糧源入庫,特別是春節前,大米銷售進度將有所加快,保證市場供應。同時受臺風過境影響,部分新稻多存在水份大的問題。在本就稻強米弱的格局下,米企若在增加烘干成本其難保大米不虧本經營,因此后期米企更加青睞優質糧源,次糧價格仍存下跌風險。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新稻集中大量上市未必會引起稻價大幅回落,但農戶也應適時售糧,東北產區水稻隨著水分降低,稻價將小幅上漲,逐漸靠近托市價1.55元/斤波動,水分要求在14.5內,出糙75-77%的標準,因此農戶基層售糧價要遠低于此價,主要是糧庫對水分、雜質要求較為嚴格。然而江蘇、安徽產區的晚粳稻,或將呈穩中下跌趨勢,主要是兩產區天氣轉晴后,收割進度加快,上市量增加,在國儲托市力度偏弱、米企經營效益不佳的情況下,稻價下行風險較大,按照米企能接受的價位來看,稻價突破1.50元/斤不是大概率事件。秈稻方面,受國儲托市的強有力支撐,再加上部分產區因天氣造成減產,使得秈稻稻價將呈易漲難跌的局面,部分優質糧如豐兩優、黃華占品種米廠收購價高于托市價1.38元/斤的價格也將成為正常現象。

    分享:
    欧美日韩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