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供給側改革提速 稻米市場迎關鍵三年
    發布時間:2017-10-09 瀏覽次數:5340次

    [導語]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國家多部委糧食政策密集發布,稻米市場將迎來關鍵三年--2018-2020年。政策發布核心內容圍繞農業供給側改革,通過“優質糧工程”和“去庫存化”來實施。本文對糧食政策簡單梳理、望與市場主體共同探討未來稻米發展方向。

    9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是今年糧食各項政策的主線。

    “優質糧工程”政策:

    (1)8月28日糧食局、財政部印發“優質糧食工程”實施方案。

    分三個子項:一是建立收、烘、加、送、銷為一體的糧食服務中心,按省、地、市1-4年完成,建設主體為各地龍頭企業。二是建立糧食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共建1303個基層糧食質檢機構。三是“中國好糧油”實施方案。建立“行業標準”、創新線下銷售(含專柜、自助銷售、公共庫)等。

    (2)6月14日國家糧食局第三號通告發布碎米、大米兩項推薦性行業標準。

    (3)9月8日國家糧食局第五號通告發布稻谷、大米等17項推薦性行業標準。

    (4)9月14日國家糧食局發布組織、遴選2017年度“中國好糧油”通知。

    (5)9月20日國家糧食局開展第二批糧食行業技能拔尖人才選拔。

    “去庫存化”政策:

    2017年稻谷市場拍賣政策發布時間表:

    5月17日,最低收購價中晚秈稻、粳稻開拍。

    6月23日,最低收購價2013年中晚秈稻、粳稻開拍。

    7月28日,新增黑、蘇、皖、贛2013年最低收購價中晚秈稻、粳稻拍賣。

    10月11日,再次開啟最低收購價早秈稻拍賣。

    9月14日,十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

    9月22日,國家四部委發布《大米競價銷售試點方案》。

    以上政策和最終實現供給側改革或在2020年基本完成,將對稻米市場帶來重大變革。

    首先,行業調整。稻米產業鏈依靠低價競爭的發展將愈加艱難,品質、品牌或逐步成為市場廣泛認可。訂單農業、新的線下銷售方式將明顯增長,行業更加市場化、信息更加透明化。

    其次,市場主體。趨于規模化、品牌化,國家將扶持大型及骨干企業。2017年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將發布首批“中國好糧油”產品,到2020年糧油優質品率或提高30%以上。中小型貿易、加工主體更需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第三,加快“去庫存”。近期接連出臺“大米試點”和擴大“車用生物乙醇生產”。對稻米而言,超期陳糧主要用于乙醇工業化用途,未超期陳糧或通過降價、競拍大米等方式來進行。托市方面,國儲、地儲收購量降低、市場化收儲增加,“糧食服務中心”將占據一定市場份額。

    針對政策調整,卓創建議:

    (1)種植戶:與采購主體建立訂單種植模式,根據企業、市場需求從水稻種子源頭開始提升糧質,提高種植、管理技能。

    (2)加工企業、貿易商:定位方向。或占據一定價格優勢走市場,或根據行業標準提升稻米品質,爭創“中國好糧油”品牌,發掘新的線下銷售渠道。搶占先機,才能走的更遠。

    (信息來源:卓創資訊)

    分享:
    欧美日韩亚洲